当前位置:
首页
>  往届回顾  >  往届新闻  >  2023 

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嘉宾观点集锦-特色专场:CTO沙龙——自动驾驶技术突围与长尾难题

发布日期:2023-11-22 11:28

字体:【 默认 超大

圆桌对话1:通用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

 

刘畅 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与博士生导师:

主持嘉宾

 

陈勇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规划中心主任:

自动驾驶愈发回归商业本质,过去堆砌硬件的现象近两年来发生了变化,变成通过数据来驱动,大家在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去硬件化。

 

陈新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中心副主任:

自动驾驶数据方面,如果要做标准、建平台,最好是由一些行业协会牵头,采用开源的方式。

 

贺翔 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智能科学家:

自动驾驶的量产需着重考量商业的问题,要考虑如何用更低的价格做出效果比较好的自动驾驶。

 

李卫兵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汽车副总经理:

每一类传感器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技术融合是必须且必要的,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应对的场景以及客户的期待。

 

许呙兢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研发部产品总经理:

在大模型,尤其是在Transformer出来后,很多公司都在去高精度地图,但没有哪一种技术方案在当下一定是最好的,技术路线的选择需要参考具体的场景。

圆桌对话2:软硬解耦现状、难点、行业探索方向

 

郑继虎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

主持嘉宾

 

边宁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总工程师:

行业一直在提的软硬解耦、软软解耦,实际上是模块化开发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安全可靠至关重要。

 

赵彩智 深圳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负责人:

软硬解耦下,主机厂需要建立更多的技术能力,协同更多的合作伙伴,成本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也需重新考量,另外,软件解耦会促进软件频繁更新,在更新的基础上要确保软件兼容性,要去建立更有效的迭代机制,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张宏志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副总裁:

软硬解耦被频繁提及是因为尚未被解决,主要原因在于整个系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种不稳定体现在底层科技创新进展迅速、产业高效分工的格局未形成等诸多方面。同时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会因为软硬解耦的趋势发生重构,在重构的过程中,需要有主机厂的牵引来形成产业高效分工的格局。

 

钟卫东 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软硬解耦的需求是由于行业供需关系的演变,当前无论是硬件还是服务,供应商数量较从前都更多,软硬解耦是实现整合创新的前提。

 

尚进 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软硬解耦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智能汽车处于变革的阶段,当前无论是对硬件,还是对应用,抽象度都不够,且行业技术路线与拓展架构有待进一步明确,在这样的前提下软硬解耦还面临很多挑战。

 

韩绍伟 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软硬解耦不是目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功能解耦,各个功能独立,进而检测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产业链愈发细化,更多的软件公司可以成为主机厂的供应商。

圆桌对话3:C-V2X网联化技术落地和规模化应用路径

 

葛雨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研究部主任:

主持嘉宾

 

王代涵 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专业总师:

在泊车领域,结合V2X技术,在重点停车场进行推广从而做到真正的代客泊车,对用户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

 

范炬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即使在渗透率不高的情况下,搭载C-V2X仍然有价值,同时路侧设施也需跟上,提高主机厂搭载意愿,形成良性循环。

 

杜孝平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云控平台首席专家:

C-V2X要真正形成规模化,不能单靠企业,而是要强化顶层架构设计,推动标准统一,在此基础上推进C-V2X规模应用。

 

 

赵晓宇 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交通事业部总经理:

车企近些年也是在不断的尝试,应该说一切还是在向好的路上。同时也需要有一个类似于运营商这样的角色,不局限于移动、电信、联通。

 

刘云鹏 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从V2X通信本身来说,需要有一个网络运营商来统筹网络融合组网进行破局;从应用场景来看,现在有很多特定场景,比如在矿山、港口、高速等,已经形成商业闭环。

 

郑一辰 北京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CTO:

当前有大量车企的试点车型前装直联通信设备,这其实是自身需求的推动,无论是辅助驾驶还是自动驾驶都需要C-V2X。另外标准统一是C-V2X重要的落地手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