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长青 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要围绕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模式创新、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交流探索,共商自动驾驶产业化、商业化的前景、标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共同把脉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趋势,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顺义区作为北京市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和产业化的区域,培育了美团、毫末智行等一批优秀的智能网联企业,提供了非常优质的营商环境,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共同落地顺义,共谋发展。 无人配送车逐渐成为北上广深相关政府的青睐,我们共同期待自动配送车的未来将会装得更多,跑得更快,提升邮政、快递、外卖等城市末端场景的配送效率,降低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风险。 |
| 姚振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创新技术,是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新的竞争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同,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政策供给,合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固态激光雷达规模应用,智能驾驶大算力芯片实现量产装车,多家车企正在研发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车型。示范应用取得实效,全国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超过7000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外溢带动效益显现,2023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智能化道路改造、云控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带动交通通行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 |
| 王佐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 北京市致力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高地,在道路开放、安全体系建设、政策支持等各方面保持国内领先,产业聚集初见成效: 1.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率先出台测试道路路段要求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车、产、路评价体系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已为19家自动驾驶企业502台车辆发放了道路测试牌照,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达1543公里。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总里程已超过1700万公里。 2.统筹推进应用创新。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在60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实现329个高能网联标准路口,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公路的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网联云控系统实现了车路数据融合、超高速无线通讯技术专网覆盖60平方公里。 3.开放探索技术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聚集效应初步呈现,包括顺义区在内,百余家企业参与示范建设,运营车辆数量全国领先。 未来,北京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优势,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
| 徐晓俊 北京市顺义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顺义区致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应用示范、投资服务,全方位提升营商环境,下一步顺义区将继续落实各项服务工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完善政策和法规体系,继续发挥主管部门责任,切实做好企业服务,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撑,鼓励企业加大在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持续投入,制定相关适用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法规和标准。 2.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打造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集聚区。 3.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和智能化交通设施,提升道路网络的智能化水平。 4.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人才培养,与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加强人才引进,出台各项人才政策。 5.提升社会接受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为社会可接受。 |
| 赵英俊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处长: 2021年8月,美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毫末智行、国创中心等单位组建的城市复杂场景载物智能驾驶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是北京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中心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定位,发挥龙头带动的效应,整合行业合作伙伴资源,带动先进传感器、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车控及车载操作系统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核心零部件规模化制造生产,逐步完善本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体系。 面向未来,北京市将继续通过工程研究中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等方式来支持全市汽车产业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培育良好产业生态体系。 |
| 靳兵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副司长: 邮政快递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庞大的快件量使快递业面临巨大的业务量,末端配送、运输环节承载巨大压力,目前面临人员难招以及达成双碳、绿色、安全管控的目标的困难。 邮政局认为应将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舱的应用作为快递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目前智能网联无人车在邮政快递物流领域应用广泛,低速无人末端的配送车在封闭院区已应用广泛,中高速智能网联无人配送车在北上广深、雄安新区、杭州、长沙、西安、合肥等40多个主要城市的公开道路上试点运营,车速达60-70公里,运营效果良好。长途干线、支线的L4级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车辆的试点取得重要成果。国家邮政局正在对现有两个执行效果好的行业运营服务和技术规范方面的智能网联无人车行业标准及时进行升级,提升车速,调整车辆体积,载重、尺寸。并在国家和行业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中积极推动,为行业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和开放道路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撑,为国家层面的立法立标出台政策提供借鉴。 |
| 朱西产 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1. 汽车产业正在进行电动化和智能化双重革命,这给传统汽车带来巨大冲击。 2. 高新技术汽车面临市场鸿沟,需要通过时尚和实用性跨过鸿沟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实现爆发式增长证明了这一点。 3. 智能化汽车也面临鸿沟,L2+自动驾驶存在安全和实用性问题,需要通过技术迭代达到L3甚至L4,并解决城市场景自动驾驶,才能实现商业化。 4. 自动驾驶企业面临数据闭环建设、算法迭代、安全认证等挑战。中国企业在感知算法、高精地图等领域优势明显。 5. 网联智能可能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突破口。无人驾驶将触发产业革命,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
| 周炜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1. 自动驾驶汽车在封闭场地和城市配送已经在商业化应用,但仍存在技术、运营效率、管理等问题。 2. 自动驾驶面临“长尾问题”,即费大力气也解决不了的少数场景问题。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规避而不是完全解决。 3. 自动驾驶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核心,不能脱离使用条件。不同自动化水平的车辆要匹配使用条件。 4. 提出车辆条件、使用条件、人员条件、企业管理条件“四个匹配”的自动驾驶运输服务应用框架。 5. 建议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推进自动驾驶运输服务,将高风险场景转为低风险。 6. 自动驾驶运输服务面临转型,需要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承担常态化安全管理。 7. 总体上呼吁用好、用安全各类自动驾驶车辆,防止重大风险,推动产业发展。 |
| 周靖慧 北京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1. 顺义区是北京市汽车产业大区,近年来积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了自动驾驶研发和测试应用体系。 2. 顺义区开放了408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建成国家智能汽车示范区基地。百度、美团等在区内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和无人配送车队。 3. 顺义区首创无人配送车管理制度,解决车辆上路难题,实现从测试到商业化应用突破。 4. 2022年进一步开放无人无监管员和夜间天气等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推进去人和常态化运营。 5. 2023年顺义区首发无人配送车商业化细则,进入商业化应用关键阶段。与交通部开展无人配送试点,探索机动车道运营模式。 6. 顺义区提出到2025年实现自动驾驶配送商业化运营,到2030年建成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 |
| 夏华夏 美团副总裁、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 1. 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进入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验证和规模化验证的阶段,美团正在进行商业化验证。 2. 美团自主研发了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体系,通过迭代解决自动驾驶的“长尾问题”。 3. 在技术上,实现了精细化环境感知、端到端行为预测、规则与学习相结合的决策规划等。 4. 在商业化中,关注安全性、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三个方面。 5. 在安全性方面,从软硬件设计、开发流程到运营机制上构建闭环。 6. 在用户体验上,实现快速配送要求,采用分段履约模式。 7. 在成本上,优化调度系统、车辆使用效率,降低硬件成本。 8. 目前美团自动驾驶配送已经服务330万单,行驶自动化达99%,取得阶段性进展。 9. 下一步需要继续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合作,获取政策支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
| 顾维灏 毫末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 1.辅助驾驶在乘用车上的搭载率正在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70%。今年城市自动驾驶辅助成为重点。 2. 末端物流自动配送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3. 大模型正在重塑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进入自动驾驶3.0时代。 4. 毫末构建了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能计算中心,为大模型提供支持。 5. 毫末在高速、城市自动驾驶和无人配送都有业务实践。 6. 毫末在无人车方面实现了三代迭代,降低成本,顺义进行场景验证。 7. 毫末利用Transformer等技术,研发端到端的DriveGPT模型,提升决策可解释性和安全性。 8. 云端大模型支持车端产品智能化,毫末产品能力得到行业认可。 9. 感谢顺义区的支持,期待继续合作推进自动驾驶产业发展。 |
| 张天雷 主线科技CEO: 1. 中国物流行业面临劳动力不足、运力紧张等问题,智能驾驶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2. 天时地利人和促进智慧物流发展,政策上也给予支持。 3. 演讲者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网联新能源卡车。 4. 主要业务包括园区物流、高速公路车队以及城市配送等。 5. 自主研发感知定位和高精地图技术,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 6. 与主机厂合作实现产品量产和多种驱动形式适配。 7. 在港口、高速公路进行商业化运营,积极推动政策落地。 8. 参与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获得高速测试牌照。 9. 团队技术实力雄厚,产业化进程顺利推进。 10. 感谢政策支持,期待后续在京津冀区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营。 |
| 钟华 文远知行资深副总裁: 1. 文远知行专注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现处于产品商业化阶段。 2. 主打Robotaxi,并将技术应用于小巴、环卫车、物流车等领域。 3. 小巴和环卫车已商业化运营1-2年,Robotaxi也已在多城市运营4年。 4. 自主研发全栈自动驾驶技术,在创新平台建设和技术认证上取得进展。 5. 正在推进面向物流的Robovan商业化,广州已进行路测。 6. 与博世合作提供基于L4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7. 在北京积极布局和运营各类无人车辆,展现商业化实力。 8. 全球也有自动驾驶商业化布局,Waymo在旧金山实现无人车辆全时段运营。 9. 建议政策上明确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允许特定车型上路,鼓励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10. 政策迭代对行业发展十分重要,期待各地继续推进政策落地。 |
| 李海泉 图森未来中国区工程高级副总裁: 1. 图森未来专注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提供L4级无人驾驶产品和L2-L3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2. L4产品采用多层级冗余设计提高可靠性,在车辆、系统、传感器、算法等方面实现安全保障。 3. L4产品通过封闭道路测试展现规避障碍、应对恶劣天气等自动驾驶能力。 4. L4产品全球化测试,累计运营里程超1600万公里。 5. L2-L3产品以自主域控制器为核心,提供集成化感知解决方案,可快速实现产品研发和迭代。 6. 推出预控集中式大感知盒子,集成4D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可大幅降低系统成本。 7. 自主研发规划控制算法,实现商用车的最优化节油驾驶。L2-L3解决方案获得OEM认可,将在2024年量产。 8. 图森将继续专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产业化发展。 9. 感谢政策支持,也需要上下游及产业链通力合作,使自动驾驶行业蓬勃发展。 |
| 容力 智加科技总经理: 1. 智加科技专注于重卡自动驾驶,因中国重卡市场稳定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 重卡自动驾驶可解决司机短缺、交通事故、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3. 技术路线上,聚焦可实际应用的L2级自动驾驶,以技术应用带来经济价值。 4. 车路协同和解决“长尾问题”是重卡自动驾驶的关键。 5. 已与自动驾驶重卡实现量产并交付使用,提供导航及定制化解决方案。 6. 自动驾驶终局无人驾驶会面临选择生命的伦理难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7. 智加科技将继续致力重卡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实践。 |
| 何庆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院副总经理: 1. 白皮书由多家企业共同编写,旨在凝聚共识,推动自动驾驶行业发展。 2. 高级自动驾驶能提升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水平,多国积极推进。 3. 各国正逐步修订法规,促进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中国也在稳步推进测试和试点。 4.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Robotaxi、自动配送、0自动驾驶卡车、港口和矿山等。 5. 车路云协同是自动驾驶发展重要支撑。 6. 建议:支持分类分级管理,开放试点;完善责任认定制度;推进数据和网络安全治理;建立高精地图更新机制。 7. 期待相关政策尽快落地,促进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